《樊登讀書》孟子:君子務本 | 一夜爆紅是好事嗎?
Updated: Mar 9, 2023
大家好,我們今天開始學習《孟子》。孟子没有孔子名氣那麼大,但是孟子非常可愛,在《史記》上講孟子“名孟柯,鄒人也”。
“受業於子思之門人”,子思是誰呢?子思是孔子的孫子,也就是說孔子教了曾子,曾子教了子思,子思的門人又教了孟子。我們推測孟子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前372年,孔子去世的年份是公元前479年,所以這中間差了大概有將近100年的時間,就等於在孔子過世以後將近100年,孟子出生。
孟子最有名的故事,首先肯定是“孟母三遷”。孟母小時候一個人帶著孟子長大,一開始他們住在墳場邊上,後來就發現這個小孟子跟著别人就學紅白喜事,整天操辦紅白喜事。媽媽一看說這不行,把孩子教壞了,然後就搬家,搬到市集上住。
在市集上住就發現這孩子每天學著别人做買賣、做生意、進货、擺攤,媽媽認為這樣没出息,後來就挪到學館旁邊住。在學館旁邊,這個孩子才能夠慢慢地讀詩書、學禮儀,變得越來越好。所以孟母三遷的這個故事,給中國的傳統文化打下了一個買學區房的基礎。就是到今天,父母們都折腾要給孩子找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,就是從孟子這來的。
當然孟子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是大丈夫氣概,他說“我善養吾浩然之氣”。你讀孟子跟讀孔子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感覺。孔子是“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”的一個人,他相對比較溫和、比較中庸。孟子是敢跟任何人吵架的人,就是孟子曾經非常自我解釋地講過一次:他說“予豈好辨哉”,我難道是喜歡跟人辨論嗎,我是“不得已也”。
孟子為什麼不得已,老要跟别人辨論呢?大家要知道,儒家在孔子去世以後已經陷入低谷了。那個時候全天下最重要的言論,一方面是楊朱,一方面是墨翟,就是天下不歸於楊,便歸於墨。大家都去追逐名利,所以整個社會陷入到紛爭、混亂當中。
所以在這個時候,如果没有孟子這樣一個人挺身而出,然後用“捨我其誰”的態度跟所有人展开開激烈的辨論,去弘揚儒家的這種仁義的精神,去宣揚他所倡導的這種仁治的大同社會的理想,那很有可能儒家就被埋没在了春秋戰國的亂世當中。所以孟子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柱。
核心知識點
備受哲學家推崇的水之德
水在西方是四大元素(土、氣、水、火)之一,在中國也名列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,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哲學家們,都把水當做人生的鏡像。
在中國,對水最為推崇的是道家,所謂“上善若水”,側重其“善利萬物而不爭”“以柔弱勝剛强”的一面。孔子對於水,也曾經有“逝者如斯夫,不捨晝夜”的感嘆,孟子的“原泉滚滚,不捨晝夜”是對孔子思想的發揮。
應用延伸
只要有流量就能一直火嗎?
今天是一個流量的時代,無論是抖音、快手還是微博等,只要有流量有粉絲,似乎就意味著一舉成名,財富和名聲都能隨之而來,所以人人都希望能接住流量,可是獲得流量就意味著一切嗎?
孟子顯然對這個問題持懷疑態度,在孟子看來,人應該像是有源之水,首先要自己能夠有過硬的本事,才能走得更遠。流量就像是天下了一場大雨,可能讓河流的水一下子暴漲,但是天晴了之後水就會慢慢消失。我們見過太多抖音紅人突然間聲名鵲起,而不久後又銷聲匿跡,這正應了孟子的話。
所以,在當今這樣一個人人急功近利,同時又容易出現“一夜爆红”的狀況下,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,避免成為“無源之水”,只有當實力能夠匹配名氣的時候,流量才不會像雨水一樣蒸發。
逐字稿
“孟子曰:‘言無實,不祥。不祥之實,蔽賢者當之。’”我總覺得這段話,是孟子在說自己的狀況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“言無實”,憑空捏造,一些人無憑無據憑空造謠,說别人的壞話,叫“言無實,不祥”。就是這事不好,這事是有危機的。
這個“不祥之實”,實是後果,這個不祥之實,這個後果誰來承擔呢?叫作“蔽賢者當之”,誰是蔽賢者?就是那個言無實的人,那個人為什麼言無實呢?因為他給别人搗亂。你把這個對象理解成孟子,你就能理解了。
有很多人在背後說孟子的壞話,無緣無故的,東拉西扯的,捕風捉影的,說孟子很多壞話,“言無實”。言無實的結果是什麼呢?蔽賢了,就是把孟子這麼一個賢者,給遮蔽了。比如說魯公當時要見孟子,然後旁邊的人就講說你見他幹嘛?這人對自己的母親的那個葬禮都逾制了,這麼不懂禮,你見他幹嘛?
然後魯公就没有去,這是我們前面講過的一段故事,这叫蔽賢。就是孟子本來該在魯國出頭了,該在魯國有所作為了,結果被這些言無實的捕風捉影的造謠的人,給遮蔽掉了。那麼這個不祥之實由誰承擔呢?就是那些說壞話的人,他來承受這個後果。
為什麼?因為孟子認為,我出山,我被魯公任用,最大的受益者是魯國人,是你們這些人,而你們今天竟然說我的壞話,不理解,在背後搗亂,然後最後使得我没法幹活。那根本不是我的損失,那是社會的損失。
你看,這樣一理解,這句話就不拗口了,就聽懂了。所以我能理解孟子說的這句话。因為孟子當時所處的環境是非常糟糕的,叫作“有不虞之譽,有求全之毀”,他經常說這句話,因為他出風頭,他很能幹,他獲得了名又獲得了利,那麼多的人跟著他。每次一出門幾十輛車,連他的學生都講說,咱們這樣是不是掙太多錢了?不合適。
孟子的壓力其實很大的,但是孟子心中很堅定,他認為我這樣做,是為社會,是為國家,是為了天下的黎民蒼生。所以這個不祥之實,如果他們在背後老說我這樣的壞話,這個後果他們自己承受。
我們在社會上其實可以經常看到,一些很優秀的人被大家詆毀,哪怕像袁隆平這樣了不起的人,也依然有人說三道四,說很多有的没的一大堆的話。那你說你真的說了這些話,把一個很好的人搬下了台,真正受損的人是誰呢?真正受損的還不是這些悠悠之口的芸芸眾生?
就正因為我們有天下悠悠之口,我們想說什麼話都随便說,我們想罵誰都隨便罵,反正板子打不到每個人身上,我也不怕你告我誹謗,我就是為了圖自己開心,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又是為了誰呢?他在努力地想要改變什麼呢?這些人完全没有理解。他只是覺得說,跟著别人一起罵是一件很過癮的事。
所以古往今來,輿論的環境没有發生太大的變化。孟子感嘆過,叫“言無實,不祥。不祥之实實,蔽賢者當之”。
“徐子曰:‘仲尼亟稱于水,曰:水哉,水哉!,何取于水也?’”徐子是孟子的學生,徐辟。這個徐辟就問孟子,說孔子屢次地稱讚水,這個亟是屢次的意思,屢次地稱讚水,說水呀、水呀,你真好啊。
“何取于水也”,這個水有什麼好的呢?就是徐子不明白,水有什么好的呢?“孟子曰:‘原泉混混,不捨晝夜。盈科而後進,放乎四海,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。”我那天跟我一個朋友講,說你看那個四環邊有個盈科中心,你知道那盈科中心哪儿來的嗎?他說不知道,我說《孟子》裡邊來的,叫作“盈科而後進,放乎四海,有本者如是”。
科就是小坑小漥,盈科就當大水衝過來的時候,所有坑坑漥漥的小地方都被填平了,每一個小地方都没有放過,全部都被這個大水填平了,這是一種恣肆汪洋的感覺。為什麼?因為它有本,它是有源的,所以孟子說“原泉混混”,混混就是我们今天說的,滾滾長江的那個滾滾,一個意思。
就是因為它有源頭,它是從有源頭的地方滾滾而來的,不捨晝夜。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捨晝夜’”。就是白天晚上它都不用停,一直這麼奔騰地流過去,所有的小坑小窪的地方,它都能够填滿,因為它有這個實力。
“盈科而後進”,繼續往前走,填滿了所有坑坑窪窪的地方以後,繼續往前走,“放乎四海”,地方特别大,然後最後流入大海當中。“有本者如是”,一個真正有本源的人是這個樣子。“是之取爾”,孔子誇獎水誇獎的是這個。
但是無本之水是什麼概念呢?“苟為無本,七八月間雨集,沟浍皆盈;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故聲聞問過情,君子耻之。”如果一個水没有本,七八月間突然天上下了大雨,那地上也會積水。“沟浍皆盈”,沟是比较宽的这种沟,浍是比较窄的田间的這種小溝,就是當這個雨下大了以後,你發現田地裡邊的這個溝全都被水淹滿了,看起來也是不錯的。
但是它乾涸的時候,“其涸也”,它乾涸的时候,“可立而待也”,就是等那個雨一停,你就站在田間等著,不出半天吧,站在那兒就能等到,不出半天没了,那個水就消失了、乾涸了。
“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”。声闻过情,就是名气特别大,超过了实际,这个人本来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名气,不应该有那么高的声望,如果过分了,“君子耻之”,君子觉得这事不合适,不应该这样言过其实。
中國古人講說,最兇險的狀態叫德薄而位尊,就是你自己的德行不夠,但是地位反而變得很高,這時候就變得很危險。所以現在的人都很著急,每個人都希望爆红,都花好多錢去學習怎麼做短視頻,學習怎麼增粉,學習怎麼樣買粉絲,怎麼樣跟粉絲互動。
我每次直播的時候,我們就有好多小夥伴跟我講說,樊老師你得跟大家互動,比如說你得把人叫老鐵,你得把人叫寶寶,我就受不了,我說你好端端的又不認識,你幹嘛把人叫寶寶呢,那像什麼話。
後來我明白了,為什麼叫寶寶,叫寶寶容易讓對方買單,就是你叫了對方寶寶,對方被催眠,覺得我什麼都聽你的,潛意識當中覺得我已經愛上你了,我已經聽你的話了,所以這時候讓你打賞、讓你買單,他就願意花錢。
我就不願意幹這事,所以我們的直播間我說不要打賞,停止打賞,從來不會叫寶寶這樣的詞。我們並不追求說一夜之間漲多少粉,我們並不追求說聲聞過情,你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,實實在在能做的事,賣幾本好書就夠了。
你要多看到這些好書,到了一個好人的身邊,能夠起到的好的作用,你的内心是安的。但是如果你為了追求說,我今天晚上得跟别人講一下營業額,我要刷幾個火箭,我要給别人看看,最後的結果就是你看起來很熱鬧,但實際上叫作“聲聞過情,君子耻之”。
所以人不要那麼心急,尤其是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做意見領袖的時代,每個人都覺得我最好能夠一步登天、一夜爆红、一夜暴富、一夜漲粉,老想一夜之間就解決問題。
你想想看,“原泉混混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,有本者如是”。就是你想到盈科这个词你就理解了,就你得是有源之水,你每天要下功夫干吗呢,多读书、多做事,提高自己人生的修养、境界,让你的大脑变得越来越丰富,你的思维水平变得越来越高,你的道德水准变得越来越高。
这时候你是一个有源之水,而不是七八月间下了一场大雨,有一场流量的红利被你接到了,然后突然之间红了一下。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说很多人红得很快,很多网红啪一下子红起来,全网都在刷他,三天不到大家就忘了这件事。
你们现在往回翻半年前的网红,至少能翻出十个人来,你会觉得像陌生人一样,怎么还有这个人。对,好像当时好像他挺火的,然后刷了好几天屏,后来没有人再问他了,没有人再去看他。
因为七八月间的雨下在那儿以后,叫作“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”,站在那就看到它消失下去了,所以这段话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对于我们今天这个,叫追名逐利的时代,孔子讲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,就你没有那个原泉之本,你凭什么能够滚滚而来呢?
我们看到那些寂寞的科学家,屠呦呦、钟南山、袁隆平,包括早年间的林巧稚、竺可桢这些人,哪一个人不是熬了很多年的寂寞,然后默默无闻一直做,因为他有本,慢慢来的,所以这时候你发现他一旦红了,几十年也是他,上百年也是他,千秋万代也是他。所以人要做有本之水,而不要做无本之雨。
接下来,“孟子曰:‘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舜明于庶物,察于人伦,由仁义行 非行仁义也。’”
这段话好有力啊,这段话是我们当年参加辩论赛的时候,复旦大学辩论队在辩词当中,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里边,用过的一段词。就是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”,几希就是很少,人和动物的区别没有太大,就那么一点点。
孟子认为就是那么一点点善端,那么一点点仁义,就是你能不能够保存着。这么一点点仁心在自己的心中,这就是一点点差别。
“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”,高下立判,区别是什么呢?如果你追求说我不要这个善端,我觉得跟动物一样地生活挺好的,争抢、残害、夺取、弱肉强食、丛林法则,好了,在孟子看来,庶民。哪怕你是贵族,哪怕你有权有势,你是齐宣王,你是梁惠王,你叫作率兽而食人,你是带着一批野兽在吃人。这种人在孟子看来,“庶民去之”,就是那些不要这么一点点区别的人。
所以我们说庶民和君子,不是指地位的高低,而是指德行的高下。就是德行低的这些人就不要了,人和禽兽的这点区别不要了。“君子存之”,哪怕你是一个耕田种地的普通老百姓,但是你愿意学做君子,你保留了这么一点点血脉,留着这么一些善端,保留下来了,这个叫“君子存之”。
舜,他就举例子,这里边最典型的是舜这样的人,“舜明于庶物”,庶物就是万物。儒家经常讲,叫作“格物致知”,就是像舜这样的大人君子,看到世间万物,他都了然于胸。他明物,他知道这些东西背后的道理到底是什么。然后“察于人伦”,他了解事物的这种关系、常态,并且能够明察人伦的道理,能够由物及人,思考整个宇宙苍生的这种关系。
最后一句很重要,叫作“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也”。什么叫作由仁义行?就是舜做事你觉得累不累呢?舜对他的爸爸瞽叟,对他的弟弟象都那么好,舜对于尧、对于尧的儿子,对于自己的娥皇女英这两个妻子都那么好,累不累呢?
不累。为什么不累?因为他是“由仁义行”,他所做的所有的事儿是自然的、是应该的、是轻松的,不是被逼迫的。因为他内心有这份仁义,他是从仁义出发,自然而然地在做这些事,这个叫作“由仁义行”。
所以我总结的叫作,由仁义行者,行无不仁义。就是一个人是从仁义出发来做事的,他做的所有的事都是符合仁义的。就跟《梁漱溟先生讲孔孟》,我们讲过这本书,梁漱溟先生总结孔子,说孔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使劲儿。
孔子的乐也好、辞让也好、争取也好,温良恭俭让以得之,他都不使劲,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去跟自己做内心的搏斗。我很痛苦,我忍辱负重,我咬牙切齿,然后最后我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,孔子从来不打这样的鸡血。
孔子就是自然而然地,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为什么呢?因为他由仁义行,所以你发现他出手无不仁义。什么叫作行仁义?
凡事心中想着行仁义者,皆非仁义也。就比如说你今天讲说我要做点好事,我需要拯救我自己的灵魂,所以我需要做好事,我努力地做这个,努力地做那个,做完了以后拍照留念,贴在墙上给大家看,甚至要求你给我送个锦旗,我们有好多人做仁义是做给别人看的,做仁义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这种救赎。
当然你说要不要对他们批评呢,我觉得大可不必批评。你不用说你做那个就不对,你那个叫作行仁义,不需要,因为人的境界不同,有可能一个人从行仁义开始慢慢地做,做着做着慢慢的最后变成由仁义行了,这都有可能,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。
但是你得知道,这个并非仁义的境界,这个境界是不对的,不对不代表批评,只是告诉大家说这两个有区别,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。但是不代表说这样做是错的,你要嘲笑他,那不需要。
所以过去佛教有一句话讲,说一个人如果是以出世心做入世的事,这是菩萨行径。就是你看这个人在做生意,你看这个人在挣钱,这个人在做学校或者在当官,这叫入世的事,他做这个入世的事呢,用的是出世的心。
就是他并不为自己的功名利禄,他就是为了积德行善,他就是为了能够多结善缘,他就是为了能够让其他的人过得更好,这个是菩萨道。但是反过来就糟了,如果一个人是以入世心行出世事,这个就危险了。
什么叫“以入世心行出世事”呢?你们知不知道,甚至有人可以花钱买庙,就是我花錢買了个指标,我在这建一座庙。庙是什么,庙是做出世的事的地方,但是他算这个庙的投入产出比,多少钱,盖多少房子,建多少个香炉,这个功德箱,每个功德箱每天的人流量大概是多少,然后找人拿表在那儿掐,掐完了以后说怎么做增长黑客,怎麼優化,讓大家更願意捐錢。
我的天哪,我真見過這樣的事,就是有一些地區,有一些人,一個村子的人整天出去幹,全是幹這個事,就是完全把建廟這樣的東西,當作了一個生意來做,這個叫作以入世心做出世的事,這是行惡鬼道,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。
所以這句非常有力量的話,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,因為這話是很好背的,叫“人之所以異於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舜明于庶物,察于人伦,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也。”
所以大家以後在做事的時候,你要問問自己,你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,說我做這個事是發自本心的我想做的,還是我不得不,我做給别人看的,我為了表示我是一個好人才做的。
如果你是因為第二個原因,你甚至可以停一停,先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,不要有那種被强迫的感覺,强迫做好事這個事都變味了。然後假如你是真的發自内心,希望關懷他人,希望為社會做貢獻,那叫作由仁義行。
Recent Posts
See All我們學習老子哲學可以獲得什麼? 會做事,能做事,可以把事情辦好,自己還不會受到傷害。 因為人在做事情的時候,就會有利益,而利益別人都會搶,一旦陷入利益的爭鬥,事情就做不成功,自己也會受到傷害。 而一個人如果能夠遵循老子的智慧 --- 無為、無私,所有可能的利益都可以放掉,...
四十一卦《損卦》:損物質,益精神 讀《易經》的損卦,不要只從世俗觀念去理解,也要從修行的觀念去了解。 我們要從中學習到,「損」是對人心最大的矯正,也是調整習氣的大好時機。 一個人如果無法感受「損」的好處,那也無法真正在「益」中得到福報。...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知足者富,強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壽。 《道德經-第三十三章》 譯文: 能夠了解他人者,只是擁有小聰明而已 ; 能夠了解自己的人,才是真正有智慧且高明。 能夠戰勝他人者,只是擁有力量而已 ;...
Comments